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关系学校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亲自挂帅,成立“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次活动;五个校部各自成立工作小组,由校部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负责本校部活动的设计、落实和总结。
强化防灾教育,提升各项能力
各校部召开教师工作会,会上强调防灾减灾重要性,指出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对防灾减灾效果起重要作用,提升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是师德的表现,教师们应高度重视,营造安全教学环境,并为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创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校依托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科普安全知识,并倡议全校师生遵守相关规定,增强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学校组织全体师生集体观看“全国防灾减灾”主题课程,学习面对地震、火灾、雷电、暴风等灾难时的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对保安员、班主任等防灾减灾责任人开展专题教育培训,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提升消除隐患、解除灾难、组织疏散等能力,掌握应对各类灾难时的工作方法,为真实灾难环境下有效避险求生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下发安全主题家长信,以学生为载体向家长和社会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防溺水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应急宣传进万家活动,对将此项活动向社会辐射,也希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安全意识。
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掌握减灾技能
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各校部分别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演练目标明确,组织严明,秩序井然。通过活动培养师生员工对警报敏感性,能做到迅速反应,正确行动,有序撤离;明确每位教师员工在疏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师生员工掌握灾难发生时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熟悉逃生路径及次序。本次应急演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增强师生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对紧急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帮助师生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营造安全育人环境
在本次防灾减灾主题活动中,学校总务处深入开展校园灾害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带来的威胁,切实做好校园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校舍及其附属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编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沙尘暴、暴雨、暴雪、大风、高温、大雾、雷电等极端天气,按照《十大网赌软件推荐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分类处置、细化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优化;组织各校区保安员,模拟暴恐事件现场,开展反恐怖处突专项演练,并对校园周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研判。
在本次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防灾减灾相关工作,消除校园灾害风险隐患,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校防灾减灾工作能力。活动会结束,但防灾减灾工作却永不能完结,学校将紧密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中心工作,将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不断为维护安全、祥和校园环境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