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软件推荐学生作业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业统筹领导小组:
组 长:郝又明 何欣
副组长:王秀彩 高晓红 丁博 高俊梅 崔海新 雷静 叶莉萍
郑宇
组 员:各校区教学主任
二、细化要求,确保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
1.作业的布置与实施
进一步完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加强质量监督。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布置作业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水平,要深入了解新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难度和规律,在布置作业时做到新旧知识的延续、拓展和发散。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配置要有梯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自主编写作业,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重在合作体验的项目性作业,以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分层作业和选做作业;鼓励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但绝不得要求学生家长自行打印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微信群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非实践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
2.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1)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该及时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作业的复批工作,同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
(3)加强作业讲评的针对性。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作业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加强拓展和延伸,突出作业中难点的处理,疑点的解惑,关键点的拓展。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4)建立记录,掌握情况,积累经验。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建立“习题批改正误统计记录”和“学生作业统计记录”,不但有利于做好作业讲评和课后辅导,而且可以为后备课、复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总结经验积累生动的素材。
3.作业的控制与审核
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学校学科备课组长对作业质量进行把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各校区教学处定期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要及时与教师反馈。
加强作业总量监控。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做好班级每日作业总量汇总,由年级组长负责协调各科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
4.作业的公示与管理。学校作业由教导处牵头,学科组进行设计,年级组、班级进行统筹。每日进行校内公示。具体公示要求如下:
(1)公示时间。每日16:00前,年级组逐一对各班学生的作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作业在校内公示栏进行公示;各班对本班今日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公示。
(2)公示位置。学校开辟年级作业公示栏,每周统一对本年级作业进行整体公示。各班于黑板一侧留置单独的作业公示栏,分学科对学生每日作业进行公示。
(3)公示作业内容。作业内容需表述清晰,包括所公示的班级、学科、作业具体内容(如所在书名、页数、题号等)。
(4)公示作业用时。小学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应公示在校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小学其它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各学科应预估班级中多数学生能完成的作业时间,在作业项目内容之后进行公示。
(5)加强常规检查。年级组内进行每日检查,把控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与公示一致;教导处加强对作业常规检查与管理,引领和指导学校教师进行作业设计、规范作业布置行为。
三、加强监管,优化作业管理的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校本特色的作业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规范要求,从制度上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业的行为,建立作业审查每日备案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批改讲评制度等,从作业的数量、针对性、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形成以班主任为协调人的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将问题反馈年级组,再由年级组向备课组反馈,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并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反馈。
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校内进行批评教育。
3.加强作业反馈管理。各班主任通过课代表作业上交记录,每周对本班各科作业上交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针对未交作业的同学,采取个别谈话、家校沟通的方式督促及时补交,针对多次补交的同学,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协同采取干预措施。如未交补交涉及人次较多,应及时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干预解决,以帮助学生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大网赌软件推荐
2021年8月30日